带你领略毕节蒙古文化
2018-07-08 15:28:22
  • 0
  • 0
  • 3

作者:郭翰/摄影 

  前言: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贵州省蒙研会毕节分会会长余昌龙介绍毕节分会的相关情况

贵州省蒙研会毕节分会各负责人在交流会现场合影

贵州省蒙研会毕节分会半年刊交流会在大方县马干山蒙古风情园举行,蒙古族同胞们欢聚一堂,共话毕节蒙古族文化发展大计。蒙研会专刊半年一期,作为内部刊物,将以传播蒙古文化为主,刊发毕节蒙古族人有写作爱好者的文艺作品。

蒙古文化是由蒙古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蒙古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多元内在气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一。

具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毕节蒙古族有4万余人,现主要聚居在毕节市大方县、七星关区、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其中绝大多数余姓。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在大方县马干山店子村蒙古风情园,便能看到很多毕节蒙古族的显著标志。贵州省蒙研会毕节分会的会长余昌龙介绍,成立毕节蒙研分会,就是传播蒙古文化,连接毕节蒙古族各族儿女,真正面向未来,发扬和继承蒙古文化,为地方的发展出力,为国家的发展舔砖加瓦。



会场花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